• 區(qū)劃代碼:321023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漢治平安縣,南齊改置安宜縣。故治在今寶應縣西南,唐初移今治。上元三年(762年)改寶應縣!杜f唐書·地理志》載:肅宗上元三年建巳月,于此縣得定國寶十三枚,因改元寶應,仍改安宜為寶應。”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漢為平安、射陽兩縣地,分屬廣陵國和臨淮郡。東漢屬廣陵國。晉廢。南朝齊改置安宜縣,以縣治臨安宜溪而名,屬陽平郡。梁為陽平郡治,兼置東莞郡于此。隋廢郡,縣屬揚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、置滄州;七年州廢,縣屬楚州;上元三年(762年)、縣內獲定國寶,因改元寶應,縣亦改安宜為寶應,屬淮南道楚州。南宋寶慶三年(1227年)改置寶應州、領寶應、鹽城、山陽、淮陰4縣;紹定元年(1228年)漣水亦隸之,宋末,改寶應州為寶應軍,寶應縣隸之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廢寶應軍為安宜府;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廢安宜府,寶應縣改隸高郵如,屬揚州府。清為寶應縣,屬揚州府。1914年屬淮揚道;1934年屬江蘇省淮陰行政監(jiān)察專員公署。1949年以后先后屬蘇北行政區(qū)泰州、揚州專區(qū)。1953年2月江蘇建省,寶應隸屬揚州專區(qū);1983年1月,寶應縣隸屬揚州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