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20982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太平寰宇記》卷132安州:“《宋志》云:孝建元年(454年)分江夏置安陸郡,則郡縣名之差也。梁天監(jiān)七年(508年)于此置南司州,后廢州,復為安陸縣!薄鞍碴憽币耘c“江夏”相對而取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“安陸”之名,歷史悠久,春秋時為鄖國。據云夢睡虎地秦簡《編年紀》秦昭襄王“廿九年攻安陸”的記載,證明在戰(zhàn)國晚期“安陸”名稱已經出現(xiàn),迄今已有2260余年的歷史。據《史記·東漢志》載,安陸“介襄郢申漢之間”,是發(fā)展較早的地區(qū)。古安陸,虞夏為荊州之域;周為鄖國,后屬楚,秦分楚為四郡,安陸屬南郡;漢高祖六年(前201年)立江夏郡、置安陸縣;三國初期安陸屬魏,中屬吳,后又屬魏;晉安陸屬江夏郡(據《辭!2290頁所載,晉之前,“治所在今安陸北,東晉末移治今安陸縣”);宋孝武帝孝建元年(454年)分江夏郡立安陸郡屬郢州;齊置南司州,梁析安陸地梁安郡,西魏大統(tǒng)十六年(550年)置安州總管府,安陸為州治;北周大象初(約579年)改安州為鄖州;陳改安陸郡為南司州;隋初廢郡存州,大業(yè)二年(606年)詔天下改州為郡,廢鄖州置安陸郡;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郡為州,復日安州;貞觀元年(627年)分天下為十道,安州安陸郡屬淮南道,置都督府;五代時后周置郡州尋更安陸郡;宋初曰安州安陸郡安遠軍節(jié)度使屬荊湖北路;北宋宣和元年(1119年)改安州為德安府,屬荊湖北路,領縣五治安陸;南宋咸淳七年(1271年)徙德安府于漢陽城頭山;元(蒙古)至元十六年(1279年)自城頭山徙還德安府治屬荊湖北道宣慰司;元至正十三年(1353年)仍還舊治屬山南北道肅政廉訪司,直隸鄂州行省,后改隸河南行省黃州路;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改府屬湖廣政司;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德安府安陸縣改屬湖北布政司荊安德道,漢黃德道;統(tǒng)安陸、云夢、應城、應山、隨縣;1912年后,安陸屬湖北省江漢道,1932、1936年先后隸屬第五、第三行政督察公署;1937年后,北為中共安北工委,西為中共安(陸)隨(州)工委;1942年8月,以府河為界,東為安(陸)應(山)縣,西為京(山)安(陸)應(城)縣,均隸屬鄂中專署。1949年后,安陸獨立為縣,隸屬孝感專署;1959年12月考感專區(qū)屬武漢市,安陸隨之劃歸武漢市,1960年9月,安陸、云夢合并為安陸縣,同年6月,市、地分治,安陸仍屬孝感專區(qū);1961年11月,安、云分治各轄原地;1987年9月14日,安陸撤縣設市(縣級市),隸屬孝感行署。國務院1993年4月10日批準撤銷孝感地區(qū)設立孝感市(地級)。此市由省直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