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63252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1929年以原屬西寧縣之上下郭密及湟源縣之恰卜恰一帶地方設共和縣,故治在今縣東南曲溝。1941年遷駐恰卜恰。1952年改設共和藏族自治區(qū),1953年復改共和縣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秦漢時期,青海湖周圍是羌人的游牧地,“先零羌”活動的中心地帶,即在青海湖東南岸。西晉末年以后,為吐谷渾政權轄地,535年,吐谷渾可汗夸呂在青海湖西岸建都,名“伏俟城”(現(xiàn)共和縣石乃亥鄉(xiāng)鐵卜加村)。唐龍朔三年(663年),吐谷渾亡國,今縣地歸屬吐蕃王朝。北宋時期,受轄于河湟吐蕃廝政權。元代,今縣境東部地區(qū)屬貴德州地,西部地區(qū)隸于吐蕃等處宣慰使司,明代,屬朵甘行都司轄地,明末清初,歸隸和碩特蒙古政權。清雍正后,受中央王朝所設“欽差總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衙門”節(jié)制。1912年后,共和地區(qū)的恰卜恰屬湟源管轄,下郭密屬西寧管轄。1929年7月11日,共和縣設立,取“五族共和”之意,定名共和,隸屬青海省,以曲溝為縣治。1949年9月27日,成立共和縣人民政府,隸屬青海省。1952年6月改為共和藏族自治區(qū),1953年共和藏族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遷到恰卜恰,改為共和縣。1953年12月海南藏族自治區(qū)(以后改為自治州)成立,由自治州管轄至今。